其實,這種年年都要討論一次的話題, 真心覺得沒甚意思, 問題是港鐵近年又要整色整水, 加價同時又攪尐所謂的"優惠".
其實, 如果真的賺突了, 為何不直接凍結車費? 原因是港鐵根本是想借所謂的優惠吸走更多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

其實, 如果港鐵真心回饋乘客, 將即日回程9折改為每程95折,不是更多人可以受惠嗎?同時,市民也可按各公共交通服務切合自己行程而安排, 而不用為那一角幾毫優惠而迫進鐵路.
至於那個早晨折扣優惠, 更是攪笑, 限定的出閘"市區"車站, 竟然九龍計西起美孚, 東至九龍塘, 反而近年成為商貿區的九龍東(如九龍灣, 觀塘等)CBD2沿線並不包括在內. 試問, 以港鐵作為大股東的港鐵為何跟政府唱反調?
但, 更重要的是, 政府的運房局未有阻止這個亂局, 未有做好協調角色.
要知道, 港鐵這些所謂優惠根本是擾亂市場正常運行,使專利巴士公司收入減少,惡性循環之下,巴士被迫減班削線減車, 但坐地鐵的市民就幾班車都上不了.
近一點的可看看新加坡, 人家的交通, 是政府做好協調, 巴士轉乘鐵路(相反亦然)是按里程計車費, 而不是看你坐了那種交通工具.
本來, 如果政府沒有將港鐵上市, 港鐵應該是運房局最好的調節及協調各公共交通的工具, 可是就因為上了市, 有借口"股東利益",成了一件不淪不類的怪獸.
所以, 我是希望政府回購港鐵股份, 有盈利就歸庫房, 而解決"股東利益"這個問題(要記著, 社會成本比股東利益更大).至於短期解決過度擠迫問題, 大可考慮在繁忙時間最擠迫的路段(如深水埗開始往返中環的荃灣線, 將軍澳過北角)由港鐵出資租巴士行走, 願意轉乘巴士的乘客總車資更要有比一鐵到底為低, 讓巴士及港鐵做好分流達至雙贏效果. 甚至, 近日因地盤發現古蹟而可能延誤工程的沙中線, 港鐵可開辦"港鐵先導巴士"路線, 把乘客送至九龍城及紅磡碼頭轉乘渡輪過海,舒緩沙中線延遲落成對土瓜灣居民的影響.
延伸閱讀:
【時事全方位】港鐵先加價後推優惠(一)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02216
【時事全方位】港鐵先加價後推優惠(二)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02217
【時事全方位】港鐵先加價後推優惠(三)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02219
【時事全方位】港鐵先加價後推優惠(四)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