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巴士 (63) 台灣慢慢爬 (62) 台灣 (53) 旅遊 (53) 公共交通 (38) 台灣巴士 (34) 交通 (33) 保育 (27) 文化 (24) 台中 (21) 九巴 (18) 無障礙交通 (16) 政治 (15) 台北 (13) 臺鐵 (13) 交通政策 (11) 哥哥 (11) 張國榮 (11) 攝影 (11) 臺北 (10) 食評 (10) 彰化 (9) 香港 (9) 高雄 (9) 單車 (8) 天星小輪 (8) 尖沙咀碼頭 (8) 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8) 公車 (7) 扇形車庫 (7) 捷運 (7) 旅遊巴 (7) 派膠 (7) 金門 (7) 台東 (6) 小巴 (6) 巴士之訊 (6) 新巴 (6) 鐵路 (6) Hello Kitty (5) Leslie Cheung (5) 冷笑話 (5) 台中景點 (5) 普快車 (5) 渡輪 (5) 火車 (5) 上海 (4) 五區公投 (4) 台中國際機場 (4) 單車 巴士 (4) 城巴 (4) 宜蘭 (4) 捷順交通 (4) 文青 (4) 替補基制 (4) 機場巴士 (4) 清泉岡機場 (4) 花蓮 (4) 藍皮車 (4) 蘇澳 (4) 蘋果日報 (4) DRTS (3) UBIKE (3) 中華巴士 (3) 低地台小巴 (3) 六四 (3) 南投 (3) 南方澳 (3) 哈尼鹿 (3) 客運 (3) 客運站 (3) 幾米 (3) 拉麵 (3) 景點 (3) 桃園 (3) 港鐵 (3) 的士 (3) 紅磡碼頭 (3) 長榮航空 (3) 8964 (2) ATV (2) CCTVB (2) 世界食羊組織 (2) 人力車巴士 (2) 信報 (2) 傘運 (2) 光華號 (2) 古厝 (2) 台中火車站 (2) 合歡山 (2) 期間限定 (2) 杭州 (2) 東勢 (2) 柴油 (2) 桃園機場 (2) 梨山 (2) 櫻花 (2) 武嶺 (2) 沙頭角 (2) 泊位 (2) 清境 (2) 港珠澳大橋 (2) 澳門 (2) 無紫薯 (2) 羊扒 (2) 羊肉 (2) 航線 (2) 花海 (2) 蘇州 (2) 補選 (2) 谷關 (2) 足跡遊 (2) 鑽的 (2) 隱世 (2) 離婚 (2) 電影 (2) 餐廳 (2) 鹿港 (2) HKTV (1) Moon Night Express (1) PIZZA (1) TVB (1) UBER (1) 世遺 (1) 中壢 (1) 中橫公路 (1) 中英街 (1) 九份 (1) 亞洲電視 (1) 住宿 (1) 免費電視 (1) 動物巴士 (1) 匠麵巴士 (1) 台8線 (1) 台中公園 (1) 台中海線 (1) 台南 (1) 周潤發 (1) 周莊 (1) 咖啡 (1) 員林 (1) 國光客運 (1) 國旗 (1) 地產霸權 (1) 地鐵 (1) 埔里 (1) 夕照 (1) 外傭 (1) 外埔 (1) 大溪 (1) 大甲 (1) 導賞團 (1) 屏東 (1) 巴士模型 (1) 巴黎 (1) 建築 (1) 忘憂巴士 (1) 忘憂森林 (1) 忠義眷村 (1) 我恐懼 (1) 我行山 (1) 新假期未殺到 (1) 新北 (1) 新北市 (1) 新界東北 (1) 新社 (1) 新竹 (1) 日落 (1) 昆山 (1) 星月童話 (1) 書店 (1) 村巴 (1) 東台灣客運 (1) 梅花 (1) 水鄉 (1) 池上 (1) 法國 (1) 深水埗 (1) 港珠澳 (1) 溪湖 (1) 溪頭 (1) 狄龍 (1) 玉里 (1) 珠海 (1) 環島 (1) 直通巴士 (1) 看海 (1) 眷村 (1) 知本 (1) 石油氣 (1) 禁區 (1) 稻田 (1) 糖鐵 (1) 紅葉季 (1) 羊架 (1) 自由時報 (1) 自駕遊 (1) 興東客運 (1) 英雄本色 (1) 藝術巴士 (1) 蘇花改 (1) 西湖 (1) 計程車 (1) 豐原 (1) 賞紅葉 (1) 賞雪 (1) 跟住Leslie行山去 (1) 逢甲商圈 (1) 邊境 (1) 金城 (1) 金崙 (1) 金瓜石 (1) 阿飛正傳 (1) 雨傘 (1) 電油 (1) 電車 (1) 風車 (1) 高鐵 (1) 黎明 (1) 鼎東客運 (1) 龍運 (1)

台灣慢慢爬 Taiwan Bus Traveler

2018/01/29

2018-01-29 | 信報財經新聞 - 開放動物乘公共交通 讓市民靈魂出竅

| 2018-01-29 | 信報財經新聞 | A17 | 時事評論 | 文化論政 | By 陳嘉朗 | | 報章


開放動物乘公共交通 讓市民靈魂出竅 


早幾天,因事去了台北,候車時打開手機應用程式,查看巴士何時到站,只見巴士圖案旁多了一個「肉球」的Logo,才想起這條604線屬於台北市其中一條「狗狗友善公車」路線。

台北早讓狗隻乘車

這個計劃於今年(2017年)初開展,除了604外,還有0東和棕6,於假日指定班次讓狗主可帶同狗隻乘坐,條件是:「狗狗健康管理好、寵登疫苗不可少、定期驅蟲及除蚤、一人一犬好關照、上車牽繩戴口罩、衛生清潔有禮貌」;也就是說,就算大型狗隻,也可以不用入袋/籠,只要戴上口罩便可乘坐巴士。

台北市政府公布,自去年(2016年)1月1日至7月30日,已為102犬隻提供服務。計劃已推展至第二階段,加入225及669線;對狗隻如有忌諱(如對毛髮敏感)的市民,仍可選搭同線的其他班次。

其實,台北人乘搭公共交通,情況與香港相似,很多市民主要是選搭捷運(地鐵)和公車(巴士),而主管公共交通的部門及營運商對動物乘車的態度,卻是相對開放;一般公車、捷運、長途巴士,早已容許入籠/袋的小型動物乘坐,「狗狗友善公車」,只是更進一步之舉。

2012年時,筆者認識香港爭取及推動動物乘搭公共交通的99 Bus創辦人Kamric,曾參加他們租用開篷旅遊巴士舉辦的狗狗巴士活動作觀察。Kamric表示,他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活動,讓大眾和交通當局知道,他們擔心的問題是過慮的;依我當時的觀察,狗隻搭巴士(而且不止一隻)也沒引起什麼大問題。

可惜,過了這麼多年,香港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營運商仍然十分保守,對動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仍有「唔好搞我」的心態,深怕牠們會襲擊他人、引發衛生問題等等,甚至很多人對動物的概念只集中在狗,卻忘記還有其他小動物,如貓、兔、倉鼠、松鼠,甚至金魚、龜。

另一方面,筆者不時在一些討論區得知有飼主會以袋偷運動物上車,本來安安靜靜,沒有什麼事;豈料一些寵物主人上車後,便拿出寵物把玩,還得意洋洋地拍照上網;結果換來公眾反感,令爭取動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路更難行。不過,這也正正反映動物乘搭公共交通有其實際需要。

我不是寵物癡,也沒養貓養狗,只是一直認為,有限度開放動物搭公共交通,不單顯示香港是動物友善、進步文明的城市,更可減少私家車的增長。去年(2016年)4月,我聯同多位議員及地區人士於政府延續九巴專營權時,發起一人一信行動,要求修訂《公共巴士服務規例》,容許專利巴士可接載指定大小及物種的動物,短短4天已經有超過6000人聯署。

過去10年,香港私家車的增長數字高達10萬輛,這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統計處2011年公布的數字,養有貓狗的住戶數目已達25萬,佔整體住戶約10%,而每戶的人口平均數為3人;也就是說,佔去香港整體人口十分之一,約70-80多萬人。

再看看這些住戶的收入,大多是2萬及4萬元以上組別,可以把他們視為中產階層,有一定程度的經濟能力。養貓養狗,總有需要外出吧,無論參加聚會、出外旅行、到獸醫診所就診等等,而香港的公共交通,除了離島線和小量街渡、小巴及的士(視乎司機/營運商決定)外,基本上是動物止步的,飼主帶同動物外出,基本上只有電召客貨車、的士、Uber或私家車。

局長的年輕人買車論

在香港要「養」一輛私家車,費用說便宜又不是,說昂貴也可以,最低消費每月5000元左右,特別是那些「假日司機」,最貴的只是泊位和車輛維修費用。早前,運房局局長陳帆指年輕人「買不到樓便買車」,是為了「讓自己的靈魂從軀體中出來遊走一下」,各界便炮轟他不尊重年輕人,也沒有正視私家車增長帶來的問題。

有人說不少車主都是假日司機,平日只把車子閒置,假日才會用上,汽車引致的路面擠塞和空氣污染跟他們無關,所以不應阻止他們擁有汽車的權利。不過,不要忘記,車輛閒置也需車位,香港土地有限,加上近年不少短期租約的停車場由政府收回起樓,泊位不足是人所共知,也不可能無限量增加;而且為汽機車主導發展已經是過時的思維,現時各地政府均講求盡量減少汽機車的使用,以集體運輸為主,從而改善交通擠塞問題及達致低碳城市的目標。

不過,香港的集體運輸大都拒絕動物乘搭,正正增加寵物主人買車的誘因(甚至是他們的理由)。請問陳帆局長,他們不是想靈魂出竅,而是只想帶動物出外親親大自然,那是否無奈地只可「一戶一車」塞到各大景點?

香港不是新加坡,沒有因宗教理由而不可與動物乘車的問題,而且大部分地區均可於1-1.5小時以公共交通往返,就算要「忍耐」與動物共處一車,車程時間相對不長,只要做好規範和管理,指定的動物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其實問題不大。只是,政府有沒有決心為交通問題多行一步,至少應考慮先在假日往返郊區的巴士線試行,讓較小型的動物放入合規格的防水籠/袋後,便可登上公共交通工具。

陳嘉朗_香港運輸物流學會交通政策小組前委員、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研究生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延伸閱讀:
臺北市公共運輸處: 假日友善狗狗公車第二階段擴大試辦 106年8月5日增開三重客運225路線及首都客運669路線
台北市604友善狗狗公車

台灣就動物乘搭大眾運輸,發展遠比香港先進,今年初阿羅哈客運更推出可讓動物待在主人身邊,不用放在下層行李艙而引起動物緊張。


原文文於《信報》 2018-01-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